徐利明:推动创意转化为收益 切忌“一窝蜂”

    北京非凡之路编辑摘自新华网消息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明表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意,没有好的创意,只顾着“一窝蜂”上马文化产业园,不可取。

   徐利明认为,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不完善。近年来,各地竞相上马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遍布全国,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存在,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多数文化产业园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关联度低,园区载体和平台特色不明显,作为基础配套发展的科技、软件等相关产业未能同步发展,造成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短时间内产业链难以形成或者缺失环节,企业群之间的链式效应、集聚效应难以呈现,发展路径越来越窄。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融资瓶颈凸显。近年来一些针对文化创意企业出台的资金扶持专项政策,往往加上产值、税收、就业人员等附加指标,反而加重了企业负担。此外,银行向来是以资产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而多数文化企业属于轻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由于缺少土地、房产等能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许多文化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

   人才匮乏制约产业扩容。一方面,面广量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对接市场需要,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动画公司,还需要经过几个月专业培训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另一方面,缺乏既懂文化创意又懂文化管理和运作、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徐利明说,文化产业的准确表述,应该叫文化创意产业,看重的是人的创造力,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是创意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而不是进行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

   徐利明建议,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创意为灵魂,加快推动将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实现创意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一是突出园区主题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应加强规划,突出主题。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应充分挖掘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园区的重点产业,突出文化主题。

   园区内部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二是强化创意、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创意设计成果保护,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将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知识产权信用公示制度和纠纷预警机制,依法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处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建立完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和设计成果的交易、托管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和设计成果的有效流通。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破解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题。制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配套政策,为创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鼓励商业银行贷款向文化创意企业倾斜;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政府可通过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各类风险投资资金投向文化创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权利的抵押融资业务;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三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对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全球范围内以更加灵活的项目形式引进顶尖创意人才;积极举办创意设计艺术展览,为创意人才搭建思想碰撞和对话交流的平台。

创建时间:2014-03-1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