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明白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一些专业统计数据表明: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低迷,成交量、成交价下滑明显,很多画廊拍卖公司纷纷离场;另一方面,被拍艺术品一次次的成交天价,国内买家在海内外卖场屡屡一掷千金抱得宝物归,又在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情况究竟“冷”是“热”,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

  低迷市场屡创成交“天价”两头“热”而中间“冷”

  在2016年5月15日晚结束的2016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华谊兄弟(300027,股吧)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竞得曾巩《局事帖》。曾巩“124字”的墨迹为他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

  无独有偶,4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中,其中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晚年泼墨泼彩巨作《桃源图》,历经一个小时的竞拍,最终该作品以2.4亿港元落槌,加佣金共2.7亿港元成交,被内地买家刘益谦竞得。这次拍卖价格创下了张大千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近年来,一系列艺术品成交价格破纪录的新闻事件,屡屡牵动着社会舆论的神经,给人一种中国艺术品正高歌猛进的态势。然而,近期多家调查统计机构的多份报告却显示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量价齐跌。

  最近出炉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40亿欧元,是持续三年的强劲增长后的首次轻度下滑。但是,2015年中国市场经历了大幅度下滑,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3%。在2009年至2011年间,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市场。2012年,趋势发生了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一年之间收紧了35%。2013年中国市场开始逐渐恢复,但是销售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几乎所有板块的艺术品买入都更加谨慎。然而,2015年的下滑比2012年更为严重,主要由美术品拍卖板块销售额的大幅度下跌导致。


  实际上,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画廊经营者、古玩商纷纷离场。尤其在江苏、浙江、河南、山东等原先的艺术品交易大省,画廊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学者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矛盾的现状,是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并不是均衡发展的,而是两头“热”中间“冷”,精品和入门级艺术品的需求量和价格都在增长,但是中等、中高档艺术品的价格和成交量大幅下降,导致整体艺术品市场疲软。

  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从解决温饱到追求丰富精神生活,对艺术品的需求必定会增大,近些年新藏家大量入场,普通消费者也有装饰、欣赏的购买动机,那么肯定会从入门级的艺术品着手,这一现象支撑着中下档和低端的艺术品市场。而随着艺术品保值增值的功能逐渐被公众认可,另一部分资深藏家和财力充裕的机构,自然会着手高端市场,越是精品越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

  精品数量不能支撑“狂飙突进”稳定发展的市场才能不跌跟头

  谈到中档艺术品市场的萎靡,有人说这是在为艺术品市场不正规经营埋单,尤其是前些年的现代艺术品市场被过分炒作,使得这一部分市场行情犹如过山车一般。

  中档艺术品之所以被过分炒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大的金融和经济环境,导致过多热钱流入艺术市场,追求快进快出,然而这并不符合艺术收藏规律,我们讲通常的艺术品交易,5年一小轮回,10年一大轮回,艺术品不只用来“收”,还需要“藏”,需要长期持有才能体现其增值空间。快进快出在正常的市场中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一些黑心商人,以较低价格收购一些作家的书画,互相高价买卖,雇人写大量评论文章,将一些作品价格抬高,再出手去库存,达到短期内盈利的目的。二是,雅贿促使现当代艺术品价格飞涨,由于古代艺术品难以辨别真假,前些年一些行贿者专门购买一些小有名气中青年书画家作品,并让作者本人出具真品证明,这样的行为增多,渐渐地这些作者的作品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飞涨,甚至超过了一部分古代名家的作品价格,这是非常不符合艺术品价值标准的。三是,一些艺术品经营者专业能力不足盲目入市,看同行买什么就买什么,跟风抢购。艺术品市场,说到底是要以艺术品的艺术性为价值基准的,艺术品经营者不能只看市场风潮,还要靠自身过硬的鉴赏能力,去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好的作品,培养市场,经营画廊、艺术机构也要有专业性和个性。说白了,有些现当代艺术品根本不值这些钱,近些年中央着力反腐、市场逐渐规范,价格泡沫自然会破裂,这种市场调整其实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

  近几年,拍卖市场流拍、低价出售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齐白石、张大千的某些作品,据统计价格也有所下降的,让人一片哗然。

  这样的现象不能代表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价格走低,只能说明市面上出现的一些作品质量欠佳,一方面作品的真假要画上一个大问号;另一方面,作品是否是精品、是否有残,这些情况都要考虑到。能够激发藏家购买欲望的艺术品毕竟是少数,而且市面上流通的精品近年来越来越少,因为真正的藏家,一旦买到精品,都不会轻易出售。所以遇到精品出现,在拍卖场上竞价几轮至几十轮都是常事,拍品的成交价格也一次次破纪录。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古玩市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文革”退赔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市场上古玩的质量极高、价格低且极少有赝品;二是退赔结束后货源稀缺的萧条时代,古玩商将货品卖空,一些高质量精品捂盘惜售;三是真伪难辨的竞争时代。集藏需求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在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运行中,不但藏品价格大幅上扬,高仿赝品也乘虚而入。而这也正是阻碍当今市场发展的最严重问题。毕竟古玩是先人几千年来的文化遗存,它不可能是源源不断的,精品只能是越买越少,不足以支持无限扩大的消费市场。如今的古玩市场,赝品和"坷垃玩"居多。什么是“坷垃玩”,就是那些残次品、不具收藏价值的东西。所以他奉劝那些新入行的藏家,别再梦想什么捡漏了。

  去伪存真 讲求实证是发展的康庄大道

  如今市场造假的方式越来越多,曾经一家拍卖机构请他去鉴定一对圈椅,第一眼老黄花梨无疑,第二眼发现,这对圈椅是用一把椅子的零件混入新木料拼成两把,还好仔细观瞧了。在假假真真的市场中,目前只能靠业内古玩商和投资集藏者的眼力、财力、魄力来仔细判断。用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细心学习,多看少动,一旦确定是真品,就要根据自己的财力,果断出手,最好多说“多亏了”,少说“早知道”。建议藏家买就要买精品,财力不够,可以买小件的精品。

  虽然“赝品”并不是当今社会才出现的问题,但是它的确是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顽疾。尤其是艺术品的功能从收藏发展到金融领域,它背后所涉及的资金和产业链越来越庞大,这个问题就不能视而不见了。建议相关法律应修改关于“拍卖机构”对作品真假不做保证的相关法条。

  一直以来,辨别艺术品真伪大多只能靠经验,如今,科技日益发展,艺术品正逐渐向着实证科学方向发展。

  将实证科学应用到艺术品上,就像是为艺术品测绘出DNA序列,虽然还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却可以大幅提升准确性。例如,对同一作者的画作,其油墨、纸张、印章材料进行分子级别的检测,对笔触的浸润程度进行显微检验等。这些勘察从经验科学的宏观采用集纳进入到微观系统。目前,研究所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字画鉴证系统工程。不过目前也是有一些难题,例如一些古代遗存,其本身是真迹还是高仿就有争论,且数量很少,那么提取“DNA序列”就会有困难,所以为现当代字画建立数据库是首要任务。

  此外,对于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的现状,国家也着手加大治理力度修订后的《办法》较前一版本,违规处罚条例增加了二至三倍,新《办法》进一步理清了各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对艺术品市场实行全方位内容监管,将网络艺术品、投融资标的物艺术品、鉴定评估等纳入监管领域。艺术品经营单位应买受人要求,应当对买受人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提供能够证明或者追溯艺术品来源的证明文件,且保留材料五年以上。这增加了艺术品经营者对保证艺术品质量的相关责任,从而促进市场有序发。


     

创建时间:2019-07-02 09:25